竹茹为禾本科植物淡竹、青竿竹、大头典竹等的茎秆去外皮刮出的中间层。竹茹别名:姜汁炒竹茹、姜汁焙竹茹、砂制竹茹、竹皮、淡竹皮茹、青竹茹、淡竹茹、麻巴、竹二青、竹子青。竹茹功效主治:肺热咳嗽、胃热呕呃、烦热惊悸、妊娠恶阻、胎动不安、吐血、衄血、尿血、崩漏。下面分享竹茹的功效与作用以及竹茹的食用方法与禁忌。
一、竹茹的功效与作用
1、竹茹治肺热痰咳:竹茹、枇杷叶、杏仁各9g,黄芩4.5g,桑白皮12g。煎服。(《安徽中草药》)
2、竹茹治兵杖所加,木石所伤,血在胸背及腹胁中痛,气息出入有妨:青竹茹鸡子大二枚(炒令焦),乱发鸡子大二枚(烧灰)。上件药,捣细罗为散,以酒一中盏,煮二味(三沸),放温,和滓服,日三服。(《圣惠方》)
3、竹茹治黄泡热疮:真麻油二两,青木香二两,青竹茹一小团,杏仁二十粒(去皮、尖)。上药入麻油内,慢火煎令杏仁黄色,去滓,入松脂(研)半两,熬成膏,每用少许擦疮上。(《济生方》竹茹膏)
4、竹茹配半夏,一寒一热,健脾燥湿,和胃止呕力彰,主治脾胃不和,胃气上逆,以致恶心、呕吐、呃逆等症。
5、竹茹治经水不止:青竹茹,炙,为末。每服三钱,水一盏,煎服。(《(鱼孚)溪单方选》)
6、竹茹治小儿痫:青竹茹三两。醋三升,煎一升,去滓,服一合。兼治小儿口噤体热病。(《子母秘录》)
7、竹茹主呕啘,温气寒热,吐血,崩中溢筋。《别录》
8、竹茹配枳实,和胃降逆,清热止呕,消积化痰,宽中利膈之力增强,主治胃热痰盛,胃气上逆,恶心呕吐,胸脘满闷等症。
9、竹茹止肺痿唾血,鼻衄,治五痔。《药性论》
10、竹茹治产后虚烦头痛,短气欲绝,心中闷乱不解:生淡竹茹一升,麦门冬五合,甘草一两,小麦五合,生姜三两,大枣十四枚。上六味(口父)咀,以水一斗,煮竹茹、小麦,取八升,去滓。纳诸药,煮取一升,去滓,分二服,羸人作三服。(《千金要方》淡竹茹汤)
11、竹茹治妊娠心痛:青竹茹一升,羊脂八两,白蜜三两。上三味合煎,食顷服如枣核大三枚,日三。(《千金要方》)
12、竹茹治天行五日,头痛壮热,食则呕者:竹茹二两,生姜三两,黄芩二两,栀子仁二两。上四味切,以水五升,煮取一升六合,去滓,分温三服。忌蒜、热面等五日。(《外台》引《延年秘录》竹茹饮)
13、竹茹治小便出血:竹茹一大块。水煎服。(《世医得效方》)
14、竹茹配陈皮,一温一寒,温清相济,和胃降逆,除胃中寒热甚妙,主治脾胃虚弱,气机不调,寒热错杂,脘腹胀满,恶心呕吐,呃逆等症。
15、诸呕吐酸水,皆属于热。阳明有热,则为呕啘;温气寒热,亦邪客阳明所致。竹茹,甘寒解阳明之热,则邪气退而呕啘止矣。甘寒又能凉血清热,故主吐血崩中及女劳复也。《本草经疏》
16、竹茹治哕逆:橘皮二斤,竹茹二升,大枣三十枚,生姜半斤,甘草五两,人参一两。上六味,以水一斗,煮取三升,温服一升,日三服。(《金匮要略》橘皮竹茹汤)
17、竹茹配石斛,共奏清胃热,养胃阴,和胃气,降呕逆之功,清中有补,补中有清,用于治疗胃阴不足,胃虚有热,气失和降所致的饥而不食,反复呕吐,或干呕不止,口干烦渴等;对于妇女妊娠恶阻,胃气受胎热上扰而见的恶心呕吐,也宜用之。
18、竹茹配生姜,一寒一温,具和胃止呕,调中降逆之功,主治寒热互结,胃气上逆之呕呃不止。
19、竹茹配黄连:竹茹入胆,黄连入心,心胆并治,可收清心胆,化痰浊之功。
20、竹茹治齿龈间津液,血出不止:生竹茹二两。醋煮含之。(《千金要方》)
21、竹茹泻火除烦,润肺开郁,化痰凉血,止吐血,化瘀血,消痈痿肿毒。《本草再新》
22、竹茹,轻可去实,凉能去热,苦能降下,专清热痰,为宁神开郁佳品。主治胃热噎膈,胃虚干呕,热呃咳逆,痰热恶心,酒伤呕吐,痰涎酸水,惊悸怔忡,心烦躁乱,睡卧不宁,此皆胆胃热痰之症,悉能奏效。《药品化义》
23、竹茹主胃热呃逆,疗噎膈呕哕。《本草蒙筌》
24、竹茹疗痫,少老增减:竹茹一握,衣中白鱼七头。上二味,以酒一升,煎取二合,顿服。(《外台》引《救急方》)
25、竹茹治妊娠恶阻呕吐,不下食:青竹茹、橘皮各十八铢,茯苓、生姜各一两,半夏三十铢。上五味(口父)咀,以水六升,煮取二升半,分三服。不瘥,频作。(《千金要方》)
26、竹茹治虚烦不可攻:青竹茹二升。上一味,以水四升,煎至二升,去滓,分温五服,徐徐服之。(《外台》引张文仲方)
27、竹茹专清胃府之热,为虚烦烦渴、胃虚呕逆之要药;咳逆唾血,产后虚烦,无不宜之。《金匮》治产后虚烦呕逆,有竹皮大丸。《千金》治产后内虚,烦热短气,有甘竹茹汤;产后虚烦头痛,短气,闷乱不解,有淡竹茹汤。内虚用甘以安中,闷乱用淡以清胃,各有至理存焉。其性虽寒而滑能利窍,可无郁遏客邪之虑。《本经逢原》
28、竹茹治伤寒劳复,小儿热癎,妇人胎动。《纲目》
29、竹茹治饮醉头痛:刮生竹皮五两。水八升,煮取五升,去滓。然后合纳鸡子五枚,搅稠,更煮再沸,二三升,服尽。(《肘后方》)
30、竹茹治百日咳:竹茹9g,蜂蜜100g。竹茹煎水,兑入蜂蜜中,再煮沸服。每日1剂,连服3剂。(《湖北中草药志》)
31、竹茹治伤寒鼻衄不止:青竹茹鸡子大一块,生地黄半两(拍碎)。上二味,以水一盏半,煎至八分,去滓,食后温服。(《圣济总录》竹茹汤)
32、竹茹治妇人乳中虚,烦乱呕逆,安中益气:生竹茹二分,石膏二分,桂枝一分,甘草七分,白薇一分。上五味末之,枣肉和丸弹子大。以饮胀一丸,日三夜二。有热者倍白薇,烦喘者加柏实一分。(《金匮要略》竹皮大丸)
33、竹茹治妊娠烦躁口干及胎不安:淡竹茹一两。以水一大盏,煎至六分,去滓。不计时候,徐徐温服。(《圣惠方》)
34、竹茹主噎膈,鼻衄。《食疗本草》
35、竹茹治交接劳复,卵肿,腹中绞痛,便欲死:刮竹皮一升。以水三升,煮五沸,绞去滓,顿服。(《伤寒类要》)
36、竹茹除胃烦不眠,疗妊娠烦躁。《本草述》
37、竹茹治伤暑烦渴不止:竹茹一合(新竹者),甘草一分(锉),乌梅两枚(推破)。上三味,同用水一盏半,煎取八分,去滓,时时细呷。(《圣济总录》竹茹汤)
38、竹茹治肺痿唾痰,尿血,妇人血热崩淋,胎动,及小儿风热癫癎,痰气喘咳,小水热涩。《本草正》
39、竹茹治妇人病未平复,因有所动,致热气上行胸,手足拘急抽搦,如中风状:栝楼根二两,淡竹茹半升。上以水二升半,煮取一升二合,去滓,分作二三服。(《活人书》青竹茹汤)
二、竹茹的食用方法
1竹茹米粥
材料:大米100克、鲜竹茹适量、生姜1块。
做法:
1、将鲜竹茹放入锅中,加入适量清水,煎煮取汁(反复取2次);生姜去皮,洗净,切成末;大米淘洗干净,捞出沥干备用。
2、做锅点火,加入适量清水,先下入竹茹汁略煮,再放入大米用大火煮沸,然后撇去浮沫,再加入姜末煮至粥成,即可出锅食用。
功效:清热凉血,化痰止吐。
2竹茹酒
处方:青竹茹60g、阿胶20g、黄酒400ml
制法:
1、将青竹茹切碎与阿胶一同放入黄酒中;
2、上火煮数10沸至阿胶烊化,去渣冷却,装瓶备用。
用法:分为3服,早、午、晚各饮1服。
功效:解痛,舒经,止血,安胎。适宜于妊娠失坠,胎损腹痛而见下血者服用。
备注:青竹茹:味甘性凉,有清热,凉血,化痰,止吐的功效。可以治疗烦热呕吐,呃逆,痰热咳喘,吐血,衄血,崩漏,恶阻,胎动不安等症。阿胶:味甘性平,有滋阴补血,安胎的功效。常用来治疗血虚,虚劳咳嗽,吐血,衄血,便血,妇女月经不调,崩中胎漏。
摘录:《太平圣惠方》
3竹茹酒
组成:青竹茹2合、好酒1升。
用法:煮3–5沸,分作3服即安。
功效:主治妊娠误有失坠,损筑胎损疼痛。
来源:《妇人良方》卷十二。
4柿蒂竹茹茶
组成:柿蒂3个、竹茹3克、茶叶10克。
制法:将柿蒂、竹茹加工成粗末。上药,放入保温杯内,以沸水冲泡,盖闷20分钟后即可饮用。1日内服饮完,不拘次数。
功效:降气和胃止呃。
主治:呃逆,见呃声沉缓有力,胸宇满闷,厌食冷物,饮食减少,呕吐痰涎。
宜忌:急性胃炎及胃、十二指肠溃疡忌用。
按语:竹茹味甘,微寒,入肺胃胆经,亦有化痰止呕之功。二药合用可达温中降气止呕之功。配合茶叶消食化痰,对纳差、呕哕呃逆者更佳。据现代药理研究:柿蒂中含有羟基三萜酸、葡萄糖、果糖、酸性物质和中胜脂肪油;而竹茹对白色葡萄球菌、大肠杆菌、伤寒杆菌有抑制作用,故长期饮用可起到营养保健和消炎之作用。但苦涩可伤胃,故有胃溃疡者慎用。如呃逆辨证为胃寒者可配丁香,胃虚者配参、术,有痰湿蕴滞,可配半夏、陈皮;胃热盛者加黄连少许。
出处:《药茶治百病》
5竹茹饮
组成:青竹茹30克、子芩30克、蒲黄6克、伏龙肝6克(末)、生藕汁120毫升。
用法:上药先以水300毫升,煎竹茹、子芩至200毫升,去滓,下蒲黄等三味搅匀,分为三服,不拘时候。
功效:主治热病吐血、衄血不止。
来源:《太平圣惠方》卷十八。
6竹茹饮
组成:竹茹2两、橘皮2两、生姜4两、人参2两、芦根(切)1升、粳米1合。
制法:上切。
用法:以水6升,煮取2升5合,去滓,分5-6次温服,中间任食。
功效:主治痢后得天行病,头痛3-4日,食即呕吐者。
来源:《外台》卷三引《延年秘录》。
7竹茹丸
组成:当归、白术、青木香、蚕蜕(煅)、黑棕刷(煅)、川山甲(煅)各30克、地榆、竹茹、川芎、白茯苓、粉草、血余(煅)、牡蛎(煅)、绵子(煅)各15克、熟地黄120克、赤石脂(煅)90克
用法:凡需煅之药,用绵裹定,入瓶子内,盐泥密封,炭火煅存性;合余药碾为细末,炼密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40丸,空腹时用温酒送下。
功效:主治妇人崩中,赤白带下。
来源:《妇人良方》卷一引邓元老方。
8竹茹丸
组成:黄连1两(好者,锉作块子,一一相似,茱萸1两。2味相和,滴蜜炒,令黄赤色,去茱萸)。
制法:上为末,薄糊为丸,如萝卜子大。
用法:每服10丸,竹茹煎饭饮吞下。
功效:主治小儿疳气泄泻,烦渴。
来源:《幼幼新书》卷二十八引《婴童宝鉴》。
9竹茹丸
组成:竹茹1斤、羊脂8两、蜜3两。
制法:上为丸,如枣核大。
用法:每服3个。
功效;主治心腹痛。
来源:《盘珠集》卷下。
10竹茹茶
材料:竹茹5g、绿茶3g。
用法:用200ml开水冲泡5–10分钟即可。
功效:清热凉血,化痰止呕。
主治:烦热呕吐、衄血、吐血;痰黄稠。
来源:传统药茶方。
11橘皮竹茹汤
异名:竹茹汤(《医学入门》卷七)、陈皮汤(《证治准绳·类方》卷五)
组成:橘皮12克、竹茹12克、大枣5枚、生姜9克、甘草6克、人参3克
用法:上药六味,以水一升,煮取300毫升,温服100毫升,日三次服。
主治:久病体弱或吐下后胃虚有热,气逆不降,呃逆或呕吐,舌嫩红,脉虚数。
各家论述:
1.《医方考》:橘皮平其气,竹茹清其热,甘草和其逆,人参补其虚,生姜正其胃,大枣益其脾。
2.《成方切用》:此胃虚而冲逆为哕,然非真元衰弱之比,故以参、甘培胃中元气,而以橘皮、竹茹,一寒一温,下其上逆之气,以姜、枣宣其上焦,使胸中之阳渐畅而下达,谓上焦因受气于中焦,而中焦亦禀承于上焦,上焦既宣,则中气自调也。
来源:《金匮要略》卷中。
12橘皮竹茹汤
组成:赤茯苓(去皮)、橘皮(去白)、枇杷叶(拭去毛)、麦门冬(去心)、青竹茹、半夏(汤洗7次)各30克、人参、甘草(炙)各15克
用法:上药哎咀。每服12克,用水220毫升,加生姜5片,煎至160毫升,去滓温服,不拘时候。
功效:主治胃热多渴,呕哕不食。
来源:《重订严氏济生方》。
13竹茹石膏汤
组成:鲜竹茹9克、软石膏15克
用法:用井、河水各半煎,温服。
功效:主治疫喉白腐,壮热如烙,烦渴引饮。
来源:《医宗金鉴》卷五十九。
14竹茹陈皮粥
材料:竹茹10克、陈皮10克、梗米50克。
制作:陈皮切细丝备用;竹茹加水煎煮,去渣取汁,用其汁与粳米一起煮粥,待粥将成时,撤入陈皮丝,稍煮即可。
用法:早晚分食。
功效:清热化痰,和胃除烦。
15竹茹麦门冬汤
组成:淡竹茹、麦门冬各等分。
来源:《医统》卷四十七。
功效;主治大病后,表里俱虚,内无津液,烦渴心躁,及诸虚烦热,不恶寒,身不痛。
用法:每服7钱,水2钟,煎8分,不拘时候。
16竹茹芦根茶
组成:竹茹、芦根各30克、生姜2片。
制法:将前两味药切碎,置保温瓶中,加生姜2片,以沸水适量冲泡,频频饮用。每日1剂。
功效:清火降逆。
主治:①胃火上逆引起的呕吐,呕声洪亮、冲逆而出,口臭烦渴舌红及热病后呕逆等症。②妊娠呕吐见上症者。
宜忌:胃虚或寒湿伤胃,舌苔白腻者忌用。
按语:竹茹为淡竹茎秆除去外皮后刮下的中间层。其性味酸甘微寒,能清热化痰、除烦止呕、和胃消食,主治烦渴、吐泻、腹痛。《开宝本草》:“至去痰,止呕哕.消食下酒。”芦根甘寒,归肺胃经,有清热生津,除烦止呕之功。与竹茹同伍,相辅相成,共奏清热除烦、生津止逆之功。配合生姜和胃、止呕作用,效力更强,又因生姜微温,可监制二味寒凉之性。药性和平,故妊娠呕吐亦可用之。
出处:《千金要方》
17竹茹桑叶茶
配方:竹茹5克、桑叶6克、炒谷芽9克。
制法:以上三者加水适量,共煎取汁。
用法:代茶频饮,每日1剂。
功效:清热除烦,健胃消食。
18竹茹温胆汤
组成:柴胡2钱、枳实(麸炒)1钱、半夏1钱、竹茹1钱、陈皮1钱、茯苓1钱、桔梗1钱、香附8分、甘草3分、人参5分、麦门冬(去心)3分、黄连1钱5分。
用法:加生姜3片,大枣1个,煎8分,不拘时候服。
功效:主治伤寒日数过多,其热不退,梦寐不宁,心惊恍惚,烦躁多痰。
来源:《扶寿精方》。
19竹茹汤
组成:竹茹20克、干地黄12克、人参、芍药、桔梗、芎藭、当归、甘草、桂心各3克
用法:上九味,哎咀,用水2升,煮取600毫升,分三次服。
功效:主治妇人汗血、吐血、尿血、下血。
来源: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三。
20竹茹汤
组成:姜半夏、陈皮、苏梗、广藿香、炒子芩、麸炒枳壳、酒炒白芍各3克、茯苓4.5克、竹茹1.5克(重姜汁炒)
用法:河水煎服。
功效:主治妊娠恶阻。
来源:《经验各种秘方辑要》。
21竹茹汤
组成:竹茹15克(新竹者)、甘草7.5克(锉)、乌梅2枚(捶破)
用法:上三味,用水220毫升,煎取180毫升,去滓,放温服,
功效:主治伤暑,烦渴不止。
来源:《圣济总录》卷三十四。
22竹茹汤
异名:干葛竹茹汤(《医学入门》卷七)。
组成:干葛90克、甘草22.5克、半夏22.5克(姜汁75毫升,浆水200毫升,煮耗一半)
用法:上药为粗末。每服15克,用水300毫升,加生姜3片、竹茹9克、大枣1枚,同煎至150毫升,去滓温服。
功效;主治胃热呕吐。
来源:《普济本事方》卷四引(孙兆方)。
23竹茹汤
组成:青竹茹1两、木通(锉)1两、甘草(炙,锉)1分、连翘半两、芦根半两(锉)、蒲黄半两。
用法:上为粗末。每服5钱匕,水1盏半,加灯心少许,生姜1枣大(拍碎),煎至8分,去滓,食前温服。
功效:主治伤寒小便出血。
来源:《圣济总录》卷二十六。
24竹茹汤
组成:竹茹1分、桂(去粗皮)1分、甘草(炙,锉)1分、桔梗半两(锉,炒)、犀角半两(镑)、黄耆(锉)半两、栝楼根半两。
制法:上为粗末。
用法:每服3钱匕,水1盏,煎至6分,去滓,食后温服,日3次。
功效:主治喉中肿痛。
来源:《圣济总录》卷一二二。
25竹茹散
组成:竹茹30克、麦门冬30克(去心)、白茯苓30克、栀子仁30克、黄芩30克、甘草15克(炙微赤,锉)、石膏60克
用法:上药捣筛为散。每服12克,用水180毫升,煎至100毫升,去滓,空腹时温服。
功效:主治妊娠三四月,胎动不安,手足烦热,面色萎黄。
来源: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七十六
26竹茹散
组成:苦竹茹30克、生干地黄30克、茜根15克、百合15克、杏仁15克(汤浸,去皮、尖、双仁,麸炒微黄)、黄耆45克、甘草15克(炙微赤,锉)
用法:上药捣粗罗为散。每服15克,用水200毫升,加生姜3片,煎至100毫升,去滓温服,不计时候。
功效;主治肺痈烦闷,咳嗽脓血。
来源:《太平圣惠方》卷六十一
27竹茹散
组成:苦竹茹15克、伏龙肝30克、石膏30克、甘草15克(炙微赤,锉)、麦门冬30克(去心,焙)、黄芩15克
用法:上药捣粗罗为散。每服3克,用水120毫升,煎至60毫升,去滓温服,不计时候。量儿大小,加减服之。
功效:主治小儿伤寒鼻衄,烦热头痛。
来源:《太平圣惠方)卷八十四。
28竹茹散
组成:菊花3钱、黄芩1钱、人参1钱、大黄半两、甘草1钱。
制法:上为末。
用法:竹叶汤下。
功效;主治小儿疳后天柱倒。
附注:本方名竹茹散,但方中无竹茹,用法中竹叶汤下,疑为“竹茹汤下”。
来源:《幼幼新书》卷二十六。
29竹茹散
组成:竹茹半两、陈橘皮半两(汤浸,去白瓤,焙)、人参半两(去芦头)、麦门冬半两(去心)、甘草半两(炙微赤,锉)、芦根半两(锉)。
制法:上为散。
用法:每服4钱,以水1中盏,加生姜半分,煎至6分,去滓温服,不拘时候。
功效;主治伤寒后,烦热干呕。
来源:《圣惠》卷十一。
30竹茹散
组成:竹茹1两、犀角屑3分、生干地黄2两、甘草半两(炙微赤,锉)、伏龙肝1两、川朴消1两。
制法:上为散。
用法:每服3钱,以水1中盏,煎至6分,去滓温温频服,不拘时候。以愈为度。
功效:主治伤寒后阴阳易,头痛,鼻衄不止。
来源:《圣惠》卷十四。
三、竹茹的使用禁忌
寒痰咳喘、胃寒呕逆及脾虚泄泻者禁服竹茹。
-
包月鲜花 每周一花 一月4束鲜花套餐
¥55.00 – ¥2,298.00 选择选项 本产品有多种变体。 可在产品页面上选择这些选项 -
小清新花束 青春与活力鲜花花艺
选择选项 本产品有多种变体。 可在产品页面上选择这些选项 -
特色花艺 干花花束 人民币花束 婚礼花艺
¥99.00 加入购物车 -
花束花篮 新款高档开业花篮 创意乔迁花篮
选择选项 本产品有多种变体。 可在产品页面上选择这些选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