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屈菜的功效与作用以及白屈菜的使用方法与禁忌

白屈菜(学名:Chelidonium majus),为双子叶植物纲、罂粟科、白屈菜属的一个植物种。出自《救荒本草》,属全草类,别名:地黄连、牛金花、土黄连、八步紧、断肠草、山西瓜、雄黄草、山黄连、假黄连、小野人血草、黄汤子、胡黄连、小黄连。下面分享白屈菜的功效与作用以及白屈菜的使用方法与禁忌。

白屈菜、地黄连、牛金花、土黄连、八步紧

白屈菜成分
新鲜植株有浓橙黄色的乳液,乳液中含多种生物碱类;尚含白屈菜酸、胆碱、芸香甙等;花含黄酮类;果实含多量胆碱、白屈菜碱和四氢黄连碱;种子含脂肪油、黄连碱,发芽的种子含白屈菜红碱和小檗碱。

白屈菜的功效与作用
一、白屈菜的功效
1.《中国药植志》:治胃肠疼痛及溃疡。外用为疥癣药及消肿药,以生汁涂布之。
2.《山西中药志》:下心火,退烧解热,消炎杀菌,镇痛镇静。
3.《四川中药志》:治肝硬化,皮肤结核,脚气病,胆囊病及水肿黄疸。
4.《陕西中药志》:治毒蛇咬伤,止疼消肿。
5.《北方常用中草药》:有镇痛,止咳,杀菌,利尿,解疮毒之功。治急慢性胃炎,胃溃疡,腹痛,泻痢,咳嗽,肝硬化腹水。
6.《朝药志》:朝药全草治疗胃溃疡,十二指肠溃疡,慢性胃炎所引起的胃痛。
7.《图朝药》:全草用于十二指肠溃疡,腹水,稻田皮炎。
8.《民族药志三》:蒙药素图洪嫩:根及全草用于燥黄水,祛疮疡,瘟疫,泻痢腹痛,血热性高烧,阵发性刺痛,慢性气管炎,百日咳,急慢性胃炎,胃溃疡,肝腹水;外治疥癣,疖肿,虫咬,稻田皮炎。鄂温克药地上部分主治食道炎,胃炎。
9、解痉止痛,止咳平喘。用于胃脘挛痛,咳嗽气喘,百日咳。
10、缓急止痛,敛肺止咳,涩肠止泻,利湿退黄。
11、用于胃肠痉挛、肺气不敛之久咳,以及久泻、久痢和水肿、黄疸等。 现代多用于胃炎、胃溃疡、肠炎、痢疾、黄疸型肝炎、慢性气管炎、百日咳、水田皮炎、毒虫咬伤、疥癣、疖肿等。
二、白屈菜的药理作用
1、白屈菜对肌肉的作用
在化学上与罂粟碱同属苯异喹啉类,作用亦相似,能抑制各种平滑肌,有解痉作用,而毒性则较低。对平滑肌之抑制属直接作用,因为它不仅能对抗匹罗卡品,且可对抗组织胺甚至氯化钡(毛果芸香碱、白屈菜总碱)的作用,对兔离体小肠之解痉效力,以重量计,约为罂粟碱的53%,白屈菜注射液还能解除豚鼠离体肠管由抗原-抗体反应引起的痉摩收缩。也有人报告,低浓度能提高离体兔肠、子宫的张力,而较高浓度方呈抑制作用,大剂量还能抑制心肌、减慢心率、停止于扩张期,对横纹肌也有抑制作用。白屈菜总碱对平滑肌呈兴奋作用。
2、白屈菜对神经系统的作用
白屈菜碱属原鸦片碱一类,也能抑制中枢。与吗啡相比,它对末梢的作用较强,而对中枢则较弱,有某些镇痛及催眠作用,白屈菜注射液对小鼠能产生中枢抑制作用,使自发活动减少,热板法、醋酸扭体法实验表明对小鼠有镇痛作用。
治疗剂量不抑制呼吸,大量可减慢之;对反射无明显抑制,亦无脊髓性兴奋;能麻痹感觉及运动神经末梢,但对神经干无作用。
3、白屈菜抗肿瘤作用
白屈菜碱是一种有丝分裂毒,可使小鼠移植性腹水癌细胞的高三倍体(hypertriplokd)的中、晚期分裂指数发生改变,呈显着的阻断分裂作用,给予125mg/kg后12小时,停止于中期分裂的占23.1%;在体外2.5×10(-6)M,能抑制纤维母细胞之有丝分裂。能延缓恶性肿瘤之生长。对小鼠肉瘤-180、艾氏瘤虽有抑制,但副作用及毒性大。原阿片碱亦有抗癌作用。
亦有报道白屈菜碱和原阿片碱的抗癌作用不明显,而40%的白屈菜甲醇提取物却有明显的抗癌活性;有谓白屈菜提取物对小鼠淋巴白血病L1210及大鼠肉瘤W256并无抑制作用,但在组织培养中对EaglesPKB鼻咽癌细胞呈细胞毒作用,产生细胞毒作用的成分之一为黄连碱。对鼠Jensen肉瘤无作用。

白屈菜、山西瓜、雄黄草、假黄连、小野人血草

白屈菜药用选方
①治水肿黄疸:白屈菜、蒲公英、商陆、臭草根,茵陈。水煎服。(《四川中药志》)
②治肠胃疼痛:白屈菜、丁香、乌贼骨、浙贝母、胆南星、冬瓜仁。水煎服。(《四川中药志》)
③治顽癣:鲜白屈菜用50%的酒精浸泡,擦患处。(《辽宁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
④治疮肿:鲜白屈菜捣烂敷患处。(《辽宁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
⑤治胃痛,泻痢腹痛,咳嗽:白屈菜五分至二钱,水煎服。(《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
⑥治稻田皮炎,毒虫咬伤,疥癣:白屈菜捣烂外敷或制成浸膏涂患处。(《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
白屈菜临床治疗
①治疗百日咳:取白屈菜全草制成100%糖浆,小儿6个月以内每次5~8毫升,6个月至1岁8~10毫升,1~3岁10~15毫升,3~6岁15~29毫升,6岁以上20~30毫升,每日3次,饭前服。单纯型连服8天,混合型12天。治疗500例,治愈355例,好转116例,有效率为94.2%。以单纯型效果较好;混合型宜并用抗菌药物。
②治疗慢性气管炎:取白屈菜全株1斤,生甘草1两,加水共煎3次,药液混合再浓缩使每100毫升约含生药4钱,每日3次,每次30毫升。治疗34例,控制7例,显效15例。亦可制成浸膏片(每片含浸膏0.5克),每服4片,每日3次。疗效与煎剂相似。成熟之白屈菜效果似较好,反之则差,且易产生副作用。
③治疗青年扁平疣:取新鲜全草榨汁,以棉球蘸汁擦患处,每日3次,每次5~15分钟,痊愈为止。治疗18例,治愈4例,显效3例,有效4例,5例结果不明。用药后半数有不同程度的刺激症状,如疼痛、瘙痒等。
④用作镇痛解痉剂:取白屈菜、地榆等量,制成干浸膏粉,日服3次,每次1~2克。对于胃肠平滑肌痉挛引起的疼痛,有缓解作用。

白屈菜的使用方法
1、治皮炎、毒虫咬伤:鲜白屈菜适量。将白屈菜捣烂,用药用砂布包裹,外敷于患处。
2、治顽癣:鲜白屈菜适量,50%酒精100ml。鲜白屈菜洗净,晾干,用酒精浸泡24小时,涂抹于患处。
3、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引起的疼痛:白屈菜、地榆各等分。将以上中药研成细末。每服2g,每日3次。
4、治疗慢性气管炎:白屈菜全株500g,甘草30g。加清水共煎3次,药液混合再煎浓缩至90ml,每日3次,每次30ml。
5、治肠胃疼痛:白屈菜、丁香、乌贼骨、浙贝母、天南星、冬瓜仁各适量。水煎,去淹,取汁,温服。

白屈菜用法用量
日常用量:3~8g;煎服,外用适量,捣烂敷患处。

白屈菜的使用禁忌
1、误服或大剂量应用时可发生中毒,出现头晕、头痛、恶心、出冷汗、思睡或烦躁不安、四肢麻木、血压下降或升高、谵语、意识障碍等状。
2、脾胃虚寒者忌用。孕妇、儿童忌用。
3、本品有毒,用量不可过大。
4、血根碱中毒量引起短时麻醉后,可发生士的宁样惊厥,增进肠蠕动及唾液分泌,对局部也是先刺激而后转入麻痹;还能降低胆碱酯酶的活性,增加组织对乙酰胆碱的敏感性,提高小肠、子宫平滑肌的张力。α-高白屈菜碱作用类似白屈菜碱;β-高白屈菜碱为痉挛毒,有局部麻醉作用。多实槐子碱(帕黑卡品)有神经节阻断及增强子宫的作用,能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过程(条件反射及脑电图的试验)。白屈菜红碱和某种Stilbylamine类,可能与本植物能去除皮肤赘疣的作用有关。这些成分在植物干燥时,很易变化。白屈菜中的黄连碱是一种细胞毒,小檗碱可能与其抗菌、利胆等有关。
总碱在体外能抑制革兰氏阳性细菌、结核杆菌、真菌等。原阿片碱、血根碱和白屈菜碱716.7μg/ml浓度,对考夫曼-沃尔夫毛癣菌及絮状表皮癣菌有抑制作用。此外尚含某种未知成分,能兴奋心脏、升高血压、扩张冠状血管。
5、白屈菜的毒性
原阿片碱对小鼠静脉注射的LD50为36.5mg/kg;隐品碱性对豚鼠皮下注射的最小致死量为190mg/kg;血根碱对小鼠静脉注射的LD50为19.4mg/公斤。

评论

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

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
微信扫一扫打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