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七草的功效与作用以及三七草的使用方法与禁忌

三七草,中药材名。本品为菊科植物三七草的叶或全草。7~8月间生长茂盛时采,或随用随采。别名:菊三七、菊叶三七、血当归、土三七、见肿消、乳香草、奶草、泽兰、叶下红、散血草、和血丹、天青地红、破血丹、血牡丹、九头狮子草、白田七草。下面分享三七草的功效与作用以及三七草的使用方法与禁忌。

三七草、菊三七、菊叶三七、血当归、土三七、见肿消、乳香草

三七草形态特征
多年生直立草本,宿根肉质肥大。茎带肉质,高1米以上,嫩时紫红色,成长后多分枝,表面光滑,具细线棱。基生叶多数,丛生;有锯齿或作羽状分裂,上面深绿色,下面紫绿色,两面脉上有短毛;茎生叶互生,形大,长8~24厘米,宽5~10厘米,羽状分裂,裂片卵形至披针形,边缘浅裂或具疏锯齿,先端短尖戌渐尖,叶片两边均平滑无毛;叶柄长1~3厘米;托叶1对,3~5浅裂.头状花序,排列成伞房状,疏生茎梢,长1.5~2厦米;总苞绿色,摘状或钟状,苞片线状披针形,长约13~16毫米,边缘膜质,半透明,10~12枚排成一列,基部外面附有数枚小苞片;花冠筒状,黄色,6裂,裂片线形至卵形,长7~10毫米,先端尖;雄蕊5,药连合;雌蕊1,子房下位,柱头分叉,呈钻状,有短毛。瘦果线形,细小,表面有棱,褐色,冠毛多数,白色。花期9~10月。

三七草的功效与作用
1、活血,止血,散瘀,消肿止痛,清热解毒。
2、三七草主治跌打损伤,衄血,咳血,吐血,乳痈,无名肿毒,毒虫螫伤。
3、《百草镜》:治乳痈肿毒,金疮止血,喉癣,双蛾,咳嗽。
4、《湖南药物志》:行血止血,清热解毒。

三七草、散血草、和血丹、天青地红、破血丹、血牡丹

三七草的使用方法
1、治产后血气痛:土三七捣细,泡开水加酒兑服。
2、治跌打,风痛:土三七鲜根10~15g。黄酒煎服。
3、治蛇咬伤:三七草根捣烂敷患处。
4、治跌打损伤,经闭,咳血,吐血:三七草全草五钱至一两。水煎或捣汁,冲烧酒服。
5、治衄血:三七草全草五钱。水煎服。
6、治乳痈:三七草全草五钱。水煎服。(①方以下出《湖南药物志》)
7、治无名肿毒:土三七叶,红赤葛根皮。捣绒包敷。(《四川中药志》)
8、治毒虫螫伤:土三七叶汁液,涂患处,(《岭南采药录》)。
9、治杨瘌毛入肉作痛:土三七叶,捣烂涂。(《秘方集验》)
10、治急慢惊风:土三七(春夏用叶,秋冬用根)捣汁一钟,用水酒浆和匀灌入。(《延绿堂方》)

三七草用法用量
日常用法:根研末,1.5~3g;全草或叶,10~30g。外用适量,鲜品捣敷或研末敷患处。

三七草使用禁忌
孕妇慎用。不宜长期或过量服用。

评论

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

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
微信扫一扫打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