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到一生流离,就想起孔子,儒家学派创始人,尤其是创作的《论语》影响整个中国乃至全世界!孔子一生大部分在带领着自己的弟子周游列国、为实行自己的主张,在颠沛流离中度过,孔子只在鲁国做过几年的中都宰和大司寇,随后就被鲁国抛弃了。为何孔子周游列国而不为重用,一生颠沛流离? 你可以从下面文章中略知端详。
孔子(前551-前479),名丘,字仲尼,鲁国人。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,儒家学派的创始人。孔子的出生的情况:家庭是贵族,母亲是小妾,孔子的有9个姐姐,孔子排行第十,孔子生活一个女性比较多的家庭中。
孔子生年一般按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所记为鲁襄公二十二年,而生月生日《史记》未记,按《谷梁传》所记“十月庚子孔子生”。换算为当今之公历应为公元前551年9月28日生。
孔子早年丧父,家境衰落。年轻时曾做过“委吏”(管理仓廪)与“乘田”(管放牧牛羊)。虽然生活贫苦,孔子十五岁即“志于学”,“三十而立”,并开始授徒讲学。如颜路、曾点、子路、子贡、颜渊等,是较早的一批弟子。连鲁大夫孟僖子其子孟懿子和南宫敬叔来学礼,可见孔子办学已名闻遐迩。
当时是战争频繁的时期,大国欺负小国,小国要发展自强。孔子却要先搞思想教育,要大家循规蹈矩。 孔子主张恢复礼制,大家都来效忠国君,孔子的思想教育对这些国家来说不是急需的。孔子的理论是求善的,孔子要先行礼仪,感化他人,是无法行得通的。孔子的政治主张当时显得很迂腐。
孔子在齐不得志,遂又返鲁,“退而修诗书礼乐,弟子弥众”,从远方来求学的,几乎遍及各诸侯国。其时鲁政权操在季氏,而季氏又受制于其家臣阳货。孔子不满这种政不在君而在大夫“陪臣执国命”的状况,不愿出仕。
鲁定公九年(前501年)阳货被逐,孔子才被任为中都宰,是年孔子五十一岁。治理中都一年,卓有政绩,被升为小司空,不久又升为大司寇,摄相事,鲁国大治。鲁定公十一年,孔子为削弱三桓,采取了堕三都的措施,即拆毁三桓所建城堡。后来堕三都的行动半途而废,孔子与三桓的矛盾也随之暴露。鲁定公十三年,齐国送80名美女到鲁国,季桓氏接受了女乐,君臣迷恋歌舞,多日不理朝政,孔子非常失望,不久鲁国举行郊祭,祭祀后按惯例送祭肉给大夫们时并没有送给孔子,这表明季氏不想再任用他了,孔子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离开鲁国,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旅程,这一年,孔子55岁。
孔子一生最崇拜的偶像就是周公,毕生追求的就是遇到明君,自己做周公,摄国政,把自己的主张实行,为什么学做周公,而不是王师吕尚呢,因为周公是摄国政的,能够有权利推行自己的主张,周公制定周礼是孔子一生要致力恢复的。
孔子带弟子先到了卫国,卫灵公开始很尊重孔子,按照鲁国的标准发给孔子俸禄6万,但并没给他什么官职让他参与政事。孔子在卫国住了约10个月,有人在卫灵公面前进谗言,卫灵公对孔子起了疑心,派人公开监视孔子的行动, 于是孔子带弟子离开,打算去陈国。路过匡城时,因误会被人围困了5日,逃离匡城,到了蒲地,又碰上卫国贵族公叔氏发动叛乱,再次被围。逃脱后,孔子又返回了卫国。
孔子主张“仁”之德性与“礼”之德行,孔子的仁体现了人道精神,孔子的礼体现了礼制精神,即现在意思为秩序和制度,仁之人道精神(人道主义)对于任何社会、任何时代都是适用的;礼之制度、秩序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。两者都堪称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。 在德行与礼制的思想下,是人们没有欺诈,没有盗贼,路不拾遗,夜不闭户,人人讲信修睦,选贤举能,天下为公
鲁哀公2年(孔子59岁),孔子离开卫国经曹、宋、郑至陈国,在陈国住了三年,吴攻陈,兵荒马乱,孔子便带弟子离开,楚国人听说孔子到了陈、蔡交界处,派人去迎接孔子。陈国、蔡国的大夫们知道孔子对他们的所做所为有意见,怕孔子到了楚国被重用,对他们不利,于是派服劳役的人将孔子师徒围困在半道,前不靠村,后不靠店,所带粮食吃完,绝粮7日,最后还是子贡找到楚国人,楚派兵迎孔子, 孔子师徒才免于一死。孔子64岁时又回到卫国,68岁时在其弟子冉求的努力下,被迎回鲁国,但仍是被敬而不用,再也没有踏入仕途。他的著名弟子子贡却风生水起,仕途广大,成了当时著名的外交官。鲁哀公16年,孔子73岁,患病,不愈而卒,73岁,在当时的情况来看,那真真的是高龄了。当时人的平均寿命不到31岁。
重心延伸分享:
孔子的最著名的十个弟子:子渊、字骞、伯牛、仲弓、子有、子贡、子路、子我、子游、子夏
-
包月鲜花 每周一花 一月4束鲜花套餐
选择选项 本产品有多种变体。 可在产品页面上选择这些选项 -
小清新花束 青春与活力鲜花花艺
选择选项 本产品有多种变体。 可在产品页面上选择这些选项 -
特色花艺 干花花束 人民币花束 婚礼花艺
¥99.00 加入购物车 -
花束花篮 新款高档开业花篮 创意乔迁花篮
¥299.00 – ¥1,188.00 选择选项 本产品有多种变体。 可在产品页面上选择这些选项